鹤壁市2014年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要点
2014年全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组织工作大局,立足“提高党员群众素质、服务党员群众致富和服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完善机制,深化载体,实施“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建设,强力推进“三上”、“五进”,继续规范站点管理,努力实现 “一转型、双提升(远程教育模式转型、提升远程教育影响力、提升远程教育服务实效)”,推进远程教育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实施一项工程,促进远程教育转型升级
1、实施“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建设工程。按照省委组织部、省文化厅、财政厅、联通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工作的意见》(豫组[2013]31号)文件精神,会同文化、财政、联通部门,建立市县两级的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联络员,成立“红色网络教育家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划。借鉴外地经验,整合党员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有关资源,坚持“整合资源、共建共用、统筹规划、齐抓共管、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原则,立足实际,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建设、全面覆盖”的建设思路,统一标志,统一制度,统一挂牌,全年完成试点建设任务20个。
二、巩固两项载体,提升远程教育影响力
2、加快推进远程教育 “三上”。探索远程教育“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哪里有党员群众,哪里就有远程教育”目标。上电视:继续办好《责任 使命 奉献》、《党建新视线》、《旗帜》等党建电视专题栏目,打造“空中课堂”,突出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和组织工作创新举措等,服务组织建设,传递“正能量”。上互联网:做好教学辅助网站“鹤壁远教”的管理、维护工作,拓宽鹤壁远教服务领域,指导县区建设远教网站,建成远教辅助教学“1+
3、稳步推进远程教育“五进”。按照“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和“三有(即有场所、有设备、有管理员)”标准,以 “一县区、一特色、一亮点”为目标,稳步推进远程教育“五进”工作,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覆盖面。浚县重点做好新型农村社区和外出务工党支部的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淇县重点做好流动党员聚集地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淇滨区重点做好村改居社区和空白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工作。山城区重点打造一批远程教育学校站点。鹤山区重点做好区直机关站点建设工作。开发区重点结合非公企业党建,完成辖区内企业党支部的站点建设工作。
三、健全四项机制,提升远程教育服务水平
4、健全站点管理机制。认真执行省《运行维护办法》搞好系统维护,最大限度提高畅通率。研究制定《鹤壁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考评细则》,建立远程教育“通、管、学、用”工作量化考评制度。强化《农事早知道》学习组织,继续实行学习通报制度,切实加强终端站点管理。
5、健全队伍建设机制。深入推行“站点管理员ABC三岗负责制”,完善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和站点管理员电子档案。与文化部门、联通公司加强合作,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全员培训”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对全市远程教育骨干人员、终端站点管理员、“红色网络教育家园”管理员等,开展业务培训,加强日常管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2014年举办市级培训班2期,县级培训班6期。
6、健全创先评比机制。按照省远程办《关于在全省远程教育系统实施“双提升、双服务”计划的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丰富活动内容,制定评比标准,推进以“六个十(十佳远教工作先进乡镇、十佳学用示范基地、十佳示范站点、十佳标兵站点管理员、十佳优秀外线员、十佳优秀远教工作者)”评选为主题的“创争评活动”,适时对评选出的“远教工作先进乡镇”、“学用示范基地”、“示范站点”进行挂牌,对评选出的“标兵站点管理员”、“优秀外线员”、“优秀远教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7、健全需求调查机制。研究制定鹤壁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效果反馈和需求调查体系办法,建立市、县(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四级联动、渠道畅通、灵活高效的远程教育效果反馈和需求调查体系。设立20个远程教育效果反馈和需求调查直接联系点,设立远程教育效果反馈和需求调查热线电话,在鹤壁远教网开辟远程教育效果反馈和需求调查专栏,采取全面调查、联系点调查、实地调查、网络调查、电话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定期征求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等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层次党员群众对远程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掌握党员群众学用需求。
四、其他工作
8、远程教育系统“集中整顿月”活动。按照全省统一安排,制订整顿方案,采取“摸底调查、集中整顿、总结验收”的工作思路,开展好“集中整顿月”活动,对网络服务器、传输线路、终端收看设备等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整顿。通过整治,全市远程教育终端站点畅通率要达到100%。
9、教学资源建设。制定《鹤壁市2014年教学资源建设规划》,及时制作反映我市党建和组织工作特色、亮点及重要工作动态的教学课件,切实提高制片质量,满足市级平台播放需求。继续按照“出精品、求特色”的开发思路,指导县区有重点、有侧重地挖掘制作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教材,每个县区要拍摄制作1-2部重点片参加全省“优秀教学课件”评比活动,力争在全省形成较大影响力。
10、学用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拓宽远程教育学用转化途径,以农业专业合作社、协会等为主体,完善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提供指导,建设一批特色学用示范基地,打造党员群众学习创业实践中心3个。完善远程教育专家队伍,依托示范基地,采取技术指导、现场示范等方式,对党员、群众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员群众致富能力。
11、远教学用领域拓展。联合商务部门,发挥工作优势,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新农村商网”等资源,开展商务信息服务工作。引导党员群众依托站点浏览、获取商务信息,利用商务购销平台上传、发布供求信息,切实服务党员群众致富。
12、自身建设。努力开展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切实改变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定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务求远程教育工作实效。加大工作研讨、信息交流、典型推进和经验总结力度,加强对远程教育的宣传推介,扩大远程教育的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