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 显示地图

乡镇党建:渤海路办事处|海河路办事处|东杨路办事处

英模人物李先贤

时间:2014-06-05  点击次数:

   英模人物李先贤

  王志华

  李先贤,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参加工作,历任濮阳分区委员、濮阳四区区委书记、濮阳县委执行委员,东纵青年一大队营教导员兼任组织科长,濮阳县政府保卫科长,卫西工委书记,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书记,卫滨县委书记,冀鲁豫四分区办事处副主任,冀鲁豫四地委城工部副主任、主任,冀鲁豫四地委社会部副部长,平原省公安学校教务主任,公安厅政保处长、人事处长,河南省华新纱厂副经理。省工业厅纺织处长,省工矿实验所副所长,省委工业部厂矿处处长,省化工石油局副局长,开封市委书记处书记,省手工业管理局局长,开封化肥厂党委书记,省第二轻工业厅厅长,省轻工业局局长,省化工石油局核心组组长,郑州轻工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

  一

  李先贤是一名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李先贤,又名李建书,化名刘玉峰,1918年出生于河南省濮阳县两门镇一个中农家庭。先贤少时,家里有父母和兄弟5人,以务农为生。

  1926年,先贤入本村育英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因家庭困难而辍学,后经校长田秉和介绍留母校任助理教师,晚上自学深造。这个学校的校长、老师多系共产党员,他们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经常把《双手》、《苏

  俄视察记》、《莫斯科印象记》、《水平线下》等进步书籍介绍给先贤看,先贤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和共产主义启蒙教育。在党的哺育和培养下,1932年3月,经校长田秉和介绍加入共青团,入团后,先贤散发传单,积极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少年时代的李先贤追求进步,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参加了濮阳县姚家暴动,暴动失败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先贤不畏强暴,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春,李先贤与组织失掉联系,1935年春到本村同聚丰粮行学会计,次年因病辞退,回家务农。

  1936年冬,先贤以开小商店为生。1937年10月,经张连亭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先贤就在本村救亡小学当教员,掩护工作。

  二

  1938年9月,李先贤正式参加工作,担任濮、滑分区区委会组织委员。1939年3月调濮阳县四区任区委书记。是年12月,调濮阳县委会任县执委。1940年2月,李先贤搞扩军工作,他以教导队一个排为基础,发展抗日队

  伍1000余人,后编入东纵青年第一大队,李先贤任政治处组织科长兼一营教导员,同年8月,调濮阳三区任大区委书记(大区下分若干小区)。10月,濮(阳)滑(县)根据地委变化退出濮阳,这段时期环境非常艰苦,除日寇连续扫荡外,又有叛军高树勋、石友三部向根据地进攻,再加上封建地主武装快刀会的骚扰,将武装部队和政权机关都挤出去了,只剩下党的机关在坚持工作,李先贤和县委机关同志一直坚持到地委直属机关撤退。1940年10月,全县干部在丁月城集会,编区干部大队,县委决定李先贤担任大队长。李先贤带领区干队人马突破敌人重重封锁线,到达大河区地委机关。经过这次严峻的环境考验,使李先贤受到了锻炼,为以后开展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1940年3月,亲日派汪精卫在日本首相近卫的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欺骗和诱降下,发表了响应近卫声明的电文,离开了重庆到南京成立了伪国民政府,公开当了遗臭万年的汉奸卖国贼。

  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者,把矛头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5日,日寇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发动了“五五”大扫荡。当时敌人在解放区修公路,安钉子(建立据点),并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把大块解放区分割成棋盘式的小块,实行所谓囚笼政策。1940年10月,中共冀鲁豫六地委(1943年改为四地委)书记赵紫阳把李先贤派往卫河以西敌占区去工作,决定成立卫西工作委员会,李先贤任工委书记。

  为了进入卫西地区,赵紫阳写信将李先贤、赵良珍介绍到八路军教导三旅谭甫仁那里。谭政委派敌工科长常宏彬将李、赵送到与八路军有关系的伪二十四路特务团,这个团的官兵大部分是淇县、浚县人。李先贤、赵良珍在此抓住有利战机,先交朋友,然后通过朋友关系到达工作目的地。

  先贤根据上级指示和当时形势,卫西工委研究确定了四项任务:第一,发展地下党组织;第二,成立地下军(主要是掌握天门会的灰色武装);第三,维护冀鲁豫平原与太行山的交通联系;第四,搜集敌人情报,建立情报网。李先贤根据决定开始全面工作。

  秘密发展党员,壮大抗日力量。李先贤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开始从同情着中发展党员,重点是工人、贫雇农和爱国抗日的青年。为了防止敌人破坏,发展党员采取个别发展,单线联系的原则,党员之间不发生横的关系,一般不建立组织,只在党员集中,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组织。

  李先贤在卫西工委以交朋友的方法进行工作。在交谈中发现有民族气节、爱国思想的人,就进行考察教育,逐步发展成工作关系,再从工作关系中慎重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发展党员。争取团结知识分子,利用民族矛盾争取伪军伪会团武装,并逐步掌握灰色武装,做好情报工作。

  广泛开展抗日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全国各阶层大多数人都要求团结抗日。毛泽东主席和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李先贤积极开展这一工作。

  卫西工委书记李先贤为贯彻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通过广交朋友的方式,结识了许多社会名流和一些上层知识分子。李先贤在与各界人士打交道的同时,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当时的宣传口号是: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反对妥协;坚持抗日,反对投降;坚持民主,反对独裁;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宣传共产党在大敌当前,民族危亡之际,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事迹,用大量事实揭露国民党在国难当头之际,不抗日,不实行国共合作,搞分裂,推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宣传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中取得的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的胜利;揭露国民党搞“曲线救国”、制造皖南事变的罪行。并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宣传、教育争取各地知名人士。

  李先贤除了在上层人士中做统战工作外,还在普通工人、农民中做了大量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

  开辟地下交通线。卫西地区是冀鲁豫平原通往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的交通要道,卫西工委会把维护冀鲁豫平原通往延安的地下交通线畅通,保证党、政、军干部往来安全,作为她的主要任务之一。

  冀鲁豫党委为了预防浚、汤地区交通线遭到敌人破坏,影响与太行山区的联系,让李先贤从延浚汲淇四县边区开辟第二条地下交通线。这条交通线从1943年冬开始筹建,到1944正式建立了交通站。地委派王东亮任站长,李先贤发展王鸿宪、张吉祥、赵玉山、孔庆堂、张智松等同志为交通员,这条交通线由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会”领导,通往太行山汲县的狮豹头。

  第二条交通线建立后,往来护送有时也采取武装护送办法。1945年旧历八月中旬,杨得志、罗荣桓、滕代远等27名领导同志从延安到太行山的麻田,又从太行山来冀鲁豫也是从塔岗过铁路,李先贤派武装接过来的,还有化装经交通员护送的共约2000多人。

  四

  1943年夏天,冀鲁豫四地委建立了中共延浚汲淇四县边区工作委员会,即在卫西工委的基础上划分两个工委,浚县铜山以北仍为卫西工委,铜山以南为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李先贤任四县边工委书记。四县边工委对外称八路军工作团。由于四县边工委会的建立,1943年的后半年,李先贤就由隐蔽转为公开工作。四县边工委会的工作,既有公开的武装斗争,又有领导敌占区的隐蔽工作。1943年四县边区工委会成立后,对敌占区的地下党员分批到根据地学习,李先贤学习后工作能力提高很快。

  伏击牛二阎王。日伪汉奸牛英德是浚县伪保安联队兼伪区长,他的二哥在伪保安联队当营长,由于他二哥仗势欺人,到处敲诈勒索,作恶多端,当地人民恨之入骨,但敢怒而不敢言,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牛二阎王。

  1943年夏天,四县边工委书记李先贤找到打入牛英德部的地下工作者李翰轩商量,如何铲除牛二阎王问题。最后决定:趁牛英德去新乡与日寇联系不在部队之机,派牛二阎王去侯屯村催粮,四分区部队事先埋伏侯屯村,活捉牛二阎王。

  李先贤回罗滩村分区司令部向赵东寰司令员汇报情况和俘敌计划,赵司令员当机立断,派新四路执行俘敌任务。新四路于第二天拂晓到达侯屯村,封锁消息。决定等牛二阎王这个营完全进村后再进行歼灭。

  第二天早晨,牛二阎王骆着高头大马,带着全营伪军,大摇大摆地向侯屯村进发。当伪军三分之一进村后,新四路一位缺乏经验的战士便开了枪,战斗被迫打响,几十分钟全歼进村伪军一个连,未进村的伪军听到枪声,溃不成军,抱头鼠窜。牛二阎王进村后一听到枪声,察觉到中了埋伏,吓得不顾指挥部队,下马藏到柴草垛里,等新四路打扫战场后返回罗滩,牛二阎王狼狈逃回新镇,声言牛内部有共产党奸细,牛说:“战斗中,八路军减着活捉我,连我穿的白鞋他们都知道,没有奸细,他们怎么知道得这样清楚。”

  事后,军分区让李翰轩提高警惕,作好应变准备。

  积极筹备四县边办事处。四县边工委建立以后,工委书记李先贤将四县边区人民极力要求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情况向地委书记张国华,专员杨锐作了汇报。地委让李先贤负责筹备四县边办事处的工作。

  李先贤返回四县边以后,积极工作,动员一些同志到四县边办事处工作,经过一段筹备,经地委批准,于1943年10月12日在延津县原屯村召开会议,宣布了延浚汲淇四县边办事处成立,办事处主任姚步霄。四县边办事处从1943年10月12日成立,到1945年6月撤销,工作人员从几个发展到近百人,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立和发展四县边游击大队。1944年4月,延浚汲淇四县边区抗日游击大队成立,李先贤兼任政委,原大队200多人,除部分回家外,其余编成一个连。

  延浚汲淇四县边区抗曰游击大队成立以后,在李先贤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次大小战斗,抗击了比他们力量强大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敌人,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以少胜 多的辉煌胜利。

  宋村伏击战。1944年7月,李先贤获悉剿共副总司令孙殿英将杨明卿(伪华北剿共总司令部新五军驻滑县某师师长)调回新乡。杨从道口镇乘船经卫河水路赴新乡。李先贤即令四县游击大队插到敌占区汲县城北的宋

  村埋伏。狡猾的敌人用一部分步兵在河堤上步行保护行船。战斗打响后,杨明卿坐船向淇县逃窜,只消灭了河堤上的敌人,俘虏10余名,缴获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子弹千余发,李先贤所在的大队无一伤亡,这个大队成立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而且只有一个连的兵力,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敢于深入敌占区,白天对敌人进行伏击战,英勇战斗,事实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才是真正抗日的。

  到1945年日军投降时,兵力增加了4倍,武器装备大有改善,战斗力大大提高。

  不久,延浚汲淇四县边抗日游击大队升为军分区部队。后又升级到正规军,赴山东参加解放战争。解放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争取延津县贾子和的民众自卫团。贾子和是延津县城北王堤人,是当地地主,1938年春贾子和在王堤、胙城一带成立了民众自卫团。

  为争取贾子和走上抗日道路,李先贤和四分区七县办事处副主任郭省吾亲自到贾团找贾子和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对贾进行了形势教育和共产觉的政策教育,指出只有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贾子和在党的教育下,从思想上逐渐靠近他们,但是争取贾子和走上抗日道路并非易事,是经过激烈的三角斗争的。

  贾子和打魏邱的那天,李先贤随新四路住在刘訾村,苏子英与汪子成带贾团部百余名到了刘訾村,他们在打魏邱时与贾子和失掉了联系,李先贤和王伟商量,在贾团困难时应加以帮助,即令供给处拨给他们粮柴,等他们什么时候与贾子和取上联系,让他们返回。

  1944年4月1日,滑县伪保安团第三大队在四分区的武装部队拔掉沙店伪据点时率部队反正,对贾子和震动很大。李先贤抓住有利战机,对贾子和进行争取工作,使贾子和看到周围环境的变化,迫使他不得不早作决断,于1944年7月举行起义,公开宣布投靠李先贤他们。

  五

  1943年7月,淇县西部山区建立了淇县民主抗日政府,同时在淇县东南部建立了冀鲁豫边区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淇县区分委,李先贤兼任淇县区分委书记。淇县区分委成立以后,李先贤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的队伍,在贫雇农、店员和学生中发展党员10名,在连年蝗灾,农业减收,苛捐杂税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穷苦农民开展“辞地借粮”活动,为防止地主高利贷剥削,实行借粮折价还款政策,并采取了拖延还款办法,还要求地主降低租怠。用算帐的方法向地主开展斗争,使租息由50%降到20%,通过斗争,提高了农民的阶级觉悟,树立了长期斗争观念。李先贤在上层人士中开展统战工作,在敌伪组织中进行策反工作,团结各阶层进行抗日斗争,使敌占区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在解放战争中,李先贤积极贯彻党的土地改革政策,维护人民的利益。在当地开展“努力生产,支援前线”运动,从物资上、兵援上支援刘邓大军南下,有力地配合了前线作战。

  李先贤在长期残酷的革命战争中,在战火纷飞和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出生入死,不怕牺牲,英勇奋战,先后参力口了几十次战斗,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六

  全国解放后,李先贤任平原省公安学校教务主任、平原省公安厅政保处长、人事处长,河南省工业厅纺织处处长等职,为我省公安、纺织、石油等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李先贤受到诬陷迫害,遭到毒打,受到不公正待遇,身心被严重摧残。但他相信党,相信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林彪,“四人帮”一伙制造混乱,迫害老干部及企图纂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利的罪恶行径,李先贤表示极大的愤慨,并同这一伙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举国上下欢声雷动,闻此喜讯,李先贤非常高兴,。恢复工作后,他又怀着对党和事业的无限忠诚,拖着病残的身体,奔赴到豫北各县指导化肥厂的改建和化肥生产,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革命气节和坚强党性。

  1977年李先贤调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作,先后任筹建组长、院党委书记、院长,全面领导轻院筹建工作。他白手起家,艰苦创业。为征集地皮,他不分昼夜,奔走于轻工业部、省委、市委之间,多方呼吁,勘察地点,征得610亩土地,奠定了轻院的基础。

  为搞好基建,他身先士卒,吃住在工地,制订规划,审查图纸,亲自联系基建材料,落实施工队伍。为建立轻工业建设需要的专业,他多次到轻工业部研究、确定轻院的专业设置。为建立师资队伍,在当时教师紧缺的情况下,他四处求援引进人才,今天轻院的很多教学骨干,都是经他亲手办理的。李先贤为郑州轻工学院的创建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1979年,经过短短两年的筹备,轻院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开始为我国培养轻工战线上的高级人才。为了搞好教学和科研,李先贤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组织教学、科研活动,领导制订教学计划。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对教师,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放手使用,生洁上热情关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了办学积极性。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加强学院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要求于部,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培养了学院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李先贤为轻院建设倾注了满腔心血。

  1983年,李先贤退居二线,担任顾问,但他仍然关心,支持后任领导班子工作,在轻院建设遇到困难时,不顾病体到轻工业部商讨解决办法,多次协助领导班子解决重大问题。即使在住院期间,他也坚持理论学习,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病重时,他多次向组织和家属表示后事从简,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晚节。

  1991年8月18日,李先贤因病医治无效,在郑州逝世,终年73岁。李先贤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修养和丰富的领导工作经验,在大事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他忠于党,忠于人民,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无私无畏,刚正不阿。他生活俭仆,廉洁奉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联系群众,爱护干部。团结同志,深深赢得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衷心爱戴,赢得了知识分子的信任和尊重。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辉煌业绩,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进,他的英名将载入史册,永传后世。

  (原载《朝歌英魂》)





上一篇:英模人物李明德

下一篇:英模人物刘耕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