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联盟首页 | 共产党员网 | 显示地图

乡镇党建:渤海路办事处|海河路办事处|东杨路办事处

英模人物胡紫青

时间:2014-06-05  点击次数:

   英模人物胡紫青

  王树榕

  胡紫青,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员、冀鲁豫军区滑(县)浚(县)汤(阴)淇(县)工作团副团长、冀鲁豫边区浚汤支队副支队长、冀鲁豫军区情报处科长、河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河南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他从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抗日斗争,1939年正式参加革命,长期从事敌工工作和情报工作,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建国后,他又在公安战绩上,为党为人民积极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在“文化大革命”中,胡紫青遭到迫害,于1969年元月逝世,终年53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河南省为胡紫青平反昭雪,并举行了追悼会,悼词中称他“忠于党、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光明磊落,忠诚积极。他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一

  胡紫青,又名胡书武,浚县城关镇顺河街人。1916年4月,他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自幼随父在外生活、求学。1928年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开封省立第一中学。1931年7月,进入上海中法工学院附属高中学习。日军侵占上海后,上海各界人士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反蒋热潮。胡积极参加了学生界的抗日罢课运动。他和同学们一起游行示威、贴标语、发传单,进行各种形式的抗日反蒋活动。1934年7月,他考入北京私立中法大学。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中国。因交通中断,读完大学三年课程在家过暑假的胡紫青,不得不中途辍学。出于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之心,他不忍看着日军铁蹄践踏祖国大地,就参加了由国民党浚县县长李庆曦领导的“浚县抗日义勇军”,担任参谋。这支队伍李庆曦只是挂名,大权操纵在科长兼秘书的尹箴如手中。尹勾结地方劣绅,将浚县大财主李佩伦等人关押起来,通过刑讯逼供,索取巨款,装入自己的腰包。胡紫青对此非常气愤,就对事务员刘佩甫说:“国难当头,抗日救亡,人人有责,象李佩伦这些为富不仁的大财主,强迫他们出钱完全应该,但必须把钱用到抗战上,现在肥了极少数人,我真看不下去。”又说:“老尹这家伙在咱县不办好事,非把他赶跑不可!”一天夜里,胡邀刘一同写了很多打倒发国难财的尹箴如之类的标语、传单。第二天尹箴如一起床,门被大标语封住了,办公桌上、床上都是从门缝和窗户塞进去的传单,院里贴得花花绿绿,大门也贴了不少,弄得满城风雨,议论纷纷。尹箴如非常害怕,吃过午饭,便骑着瞎骡子,狼狈逃窜了。

  “浚县抗日义勇军”这支武装,是由顽政权从地方上抓壮丁组织起来的,有60多人的乌合之众。1938年3月,没打几仗,就被日伪军消灭了。此时,浚县城已被日军侵占,胡紫青不能回家,就暂住到屯子乡裴庄村岳父家中。他的岳父常玉堂(字仙甫)在当地很有名望。曾于1938年春,率村民英勇抗击日军,给日本兵沉重打击。同年7月,又去找八路军三八六旅旅长陈庚,辗转追随部队10余日,要求陈庚旅长派人到浚县领导抗日。常玉堂的爱国思想的民族气节,对胡紫青颇有影响。

  因胡紫青参加抗日活动,家中财产被日伪县政府没收,全家生活费用,依靠亲友供给。此时,他结识了在裴庄教学的傅凌云。1939年初,浚县成立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傅凌云任县政府秘书。经傅介绍,常仙甫、胡紫青与县长孙子方取得了联系,并帮助县政府在西北乡作些群众工作。12月份,经孙子方介绍,胡紫青正式参加革命。后曾任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员。情报战设在浚县屯子乡元厚村程润民家中。司令部派参谋王质夫(又名侯兆濮)领导此项工作。1940年春,胡紫青转为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领导。8月,军区敌工部长李一非派该部股长黄友若到卫西,取代王质夫的工作。不久成立滑、浚、汤、淇四县工作团,黄为团长,胡为副团长,主要任务是收集四县敌伪军情报等。

  二

  浚县西北部屯子乡管辖区,东起卫河边上老观嘴,西至平汉线,地处浚、汤两县交界,地形多丘陵、山地,是太行和冀鲁豫两大根据地的交通要冲,也是天门会活动的中心地区。天门会这支占地广、人数多、势力大的农民武装,日、伪、顽都在争取,都想把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三方中任何一方掌握了,对抗日斗争都非常不利。为了争取天门会这支农民武装,确保冀鲁豫至太行根据地地下交通线的畅通,冀鲁豫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决定开展对“天门会”的争取工作,派胡紫青、傅 凌云、宋再明、郑建国等人陆续进入了天门会地区。

  胡紫青进入“天门会”后,很受总会长杨贯一的赏识。杨贯一认为他少年聪颖,风流倜傥,精明强干,是个人才,又是好友常仙甫的女婿,就先委任为文书,后晋升为参谋长。胡紫青在上级中共组织的领导下,和其他同志紧密配合,一步步地开展起对天门会杨贯一的争取工作。

  1940年2月上旬,杨贯一在屯子被日军昭馆扣压,有生命危险。胡紫青发动许多村的会众包围屯子集,迫使昭馆将杨释放。胡借此机会向杨建议,建立天门会常备武装,得到了杨贯一的同意。3月间,天门总会成立,下设若干分会。下半年,天门总会改为浚滑汤天门会总办事处,除设经保、副官、交际、事务四个直属分处外,在天门会所属地区设立11个分处,并统一了服装,刻制了印章。到1941年,常务武装发展到1200多人,分驻各地。在天门会建立常备武装的过程中,军区还先后派来了鲍鸿宾、李子明、孙自省等人,陆续进入天门会,到总处和各分处工作,掌握武装。与此同时,中共冀鲁豫二地委建立了中共卫西工委,加强党对天门会地区的领导工作。

  1940年10月,黄友若带着冀鲁豫军区杨得志司令员署名给杨贯一的信,由胡紫青、傅凌云陪同,会见了杨贯一,向其讲明政策,交给任务,提出要求。杨当场表明态度,对所提条件欣然接受。

  当许多共产党员陆续进入天门会后,为保证这些同志的安全,胡紫青私下对杨贯一说:“我们都是共产党派来的,帮你搞好天门会的工作,此事要绝对保密,不能暴露,如果出了问题,你我都担不起责任。”杨说:“你能真诚相告,说明对我的信任,我杨贯一和天门会之所以有今天,多赖各位的帮助,我看到只有依靠共产党,才能有所作为,只要有我杨某在,一定保证同志们的安全,请放心。”在日伪追查天门会里有无共产党时,杨断然说:“若有共产党,我负责!”杨还多次与日伪据理申辩,掩护了中共地下工作人员的安全。

  为了做好天门会的工作,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1941年初,胡紫青陪同黄友若到军区汇报工作,见到了司令员杨得志、政治部主任唐亮和副主任崔田民。汇报了对天门会争取工作的情况、天门会内部组织状况、卫西的敌情等。并听取了首长的指示,领取了新的任务。

  1941年4月,胡紫青由董友若、刘哲民介绍,经中共冀鲁豫六地委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胡紫青在天门会活动地区的工作,为维护冀鲁豫与太行两大解放区之间联系的畅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在上级党委和军区的支持下,建立了交通战,派有专门交通员,并派出一个小分队常驻李黄庄,负责对交通线的安全维护工作。自从这条交通线建立后,护送过许多共产党人、重要军事情报和物资,从未出过事故。1942年8月30日,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政委黄敬率队5000余人,赴延安途中经过此地。中共地下组织事先作了详尽安排和周密部署,使部队头天夜间进入天门会控制的中心地带--屯子西北善化山后一带村庄。第二天白天宿营,晚上一枪未发,就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平汉路,进入太行根据地。大部队安全过境后,胡紫青专门派天门会的部分武装上至善化山,朝天放了一阵空枪,投掷了一些手榴弹,假造声势,说天门会武装同八路军交了火,把八路军打跑了等等。第二天又带着部队过境后留下的一些破枪,向伪县委政府汇报、请功,骗取了日军的奖励。黄友若说:“在这次护送吕部过境中,胡紫青同志起了重要作用,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由于这次任务完成的很好,部队首长很满意,特奖给胡紫青捷克式步枪一支,作为留念。

  在天门会作地下工作期间,胡紫青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方法非常机动灵活,充分显示了他的斗争艺术和领导才干。

  他正确领会上级指示的精神,对杨贯一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是对杨本身的利益不予干涉,对杨的家庭财产还要保护。因为杨是天门会的头头,如果杨的利益遭到损害,一旦下令驱逐共产党人,就会给抗日工作造成很大损失。二是正确处理了天门会与日伪及国民党的关系。当时杨是这一带的实力派,日、伪、顽都在争取。天门会所处的位置又在敌占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限制天门会与日伪联系是办不到了,否则将使天门本身也不能存在。党的工作更无法开展。为此,根据上级指示,对杨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并与杨保持了很好的合作关系,胡紫青成为杨的得力助手和总参谋。

  1940年,胡、杨借日伪要天门会维持地方治安之机,要求把驻屯子日军小分队撤走。几经周旋,买通机关,斗争胜利,拨除了“钉子”。之后,又将日伪区长周文谟撤了,由天门会的常志修、常晬然、杨砚田先后出来任职,李子明任区队长。区队穿敌人的衣服,吃敌人的饭,花敌人供应的给养,维护着共产党的地下交通线。胡紫青风趣地说:“这叫吃孙喝孙不谢孙。”

  1941年7月20日,汤阴伪县长张允行和日伪指挥柳泽清,带30人到皇甫村搜捕八路军。该村天门会队长王春荣及其兄王春山,率会众出其不意,将张允行、柳泽清打死,获机枪1挺,步枪30支,到三角村天门会总处汇报。胡、杨得知,与王摆宴庆功。日军中队长崔畅乜追查,限杨三日内捉拿归案。杨与胡商议,遂派人到王家数次搜查,送假报告两次,又下通辑令,虚张声势,蒙骗敌人。其实王安然无恙地住在三角村。

  1943年5月,顽匪扈全禄依靠国民党新五军,妄图控制天门会,派心腹郭芳春带人去三角村要粮要枪,敲诈勒索,十分蛮横。胡紫青向杨建议,派武装将30名土匪全歼。扈不甘心,又派亲信马文等4人,全副武装到天门诈降,企图借机搞掉胡、杨。扈的阴谋被识破后,天门会派警卫队,在屯子西地,将马文等4人枪决。

  1945年夏,驻汤阴国民党新五军师长刘月亭,通知天门会驻汤阴联络所所长王恒志,约定在裴庄和杨、胡见面后,说 要交谈工作,并声明仅带警卫人员。刘从汤阴一出发,王便用电话通知胡紫青,说刘带了一个营。这时胡得知,天门会中几个代表国民党势力的人物也同时要和刘见面,这引起了胡的很大猜疑。他判断:刘很可能以见面谈工作为名,不怀好意,根据多年地下工作的经验,不如不去。于是,胡对杨说:由你和齐(跃先)副参谋长去就行了,我有些事情要办,就不去了,说罢便带上警卫班上屯子去了。事后证明,刘一进裴庄村,就将村子包围,一见杨的面就问:你的胡参谋长呢?杨答:屯子发生一些事情,参谋长带人去处理啦。刘听后,面部显出既失望又愤怒的复杂表情。

  在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天门会工作的共产党员积极贯彻执行了毛主席提出的“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地下工作方针。经过长期努力,在天门会内发展了数百名共产党员,在一些中队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形成了以党员为核心的积极分子队伍,使天门会的常备武装大部分掌握在共产党员手中。

  1945年8月12日,日本快要投降之时,冀鲁豫军区敌工部副部长王乐亭在屯子召开卫西工委会议,传达了军区司令部的决定:①动员杨贯一起义。②制定起义计划。③布置起义行动。分工由胡紫青、宋再明向杨贯一作思想动员工作。杨听说日本将要投降很高兴,对马上起义表示忧虑;国民党新五军大兵压境,周围恶霸势力与天门会为敌,起义后,身家财产怎么办?经耐心解释,分析大好形势,宣传人民军队的光明前途,杨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权衡利弊,终于同意起义。13日晚,分别召开了中队长以上人员和全体党员会议。胡紫青、傅凌云、宋再明在中队长以上人员会议上,分析了形势,宣读了军区党委的决议,传达了总会长的意见,布置了起义过程中的行动计划。8月14日上午10点,在屯子西门里戏楼上,胡紫青主持了起义大会。会上,王乐亭、杨贯一、高陵县县长葛叔华先后讲话。起义的600多名武装编为冀鲁豫边区浚汤支队。杨贯一任支队长,胡紫青、宋再明任副支队长。8月23日,浚汤支队与分区其他部队配合,第一次解放了浚县城。其后,浚汤支队改为“冀鲁豫四分区基干三团”。1945年11月,胡紫青被调到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情报处,任第一科科长。后又调到区党委社会部,任第一科副科长。

  三

  艰苦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胡紫青积劳成疾,病倒在床,1948年2月开始疗养。1951年6月出院后,经短期学习,于10月调平原省公安厅管教处,任副处长。当时正值镇反胜利结束,狱中关押了很多犯人,为了给这些人劳动改造机会,管教处集中起1万多名罪犯,到长垣县黄河大堤上修溢洪堰。工地上没有房子,就分散各地,住在群众家里,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胡紫青和处长高大同密切合作,精心管教,抓住问题,及时研究,果断处理,使工作进行得相当顺利。那时正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百废待举,胡紫青认为不能两手向上,一切依靠国家解决,应当把这批劳动力很好的利用起来,为社会创造财富,减轻国家的负担。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办起了许多工厂和农场,如璐王玟的砖瓦厂、新乡骨胶厂、柴油机厂、浚县白寺坡的农场,使劳改犯人人有活干,整个经费基本上达到了自给自足。1953年,平原、河南两省合并,河南省公安厅来接收时,厅长安克南很满意,很欣赏胡紫青他们对劳改犯的改造方法。

  1953年2月至1957年10月,胡紫青先后任河南省公安厅政治保卫处副处长和处长。在这段工作中,他积极负责,不怕吃苦,对敌斗争,立场坚定,而且斗争艺术很高。他负责敌情分析、方案设计、案件侦破的指挥等工作,夜间12点以前很少休息。遇到大案、要案,工作更是通宵达旦。

  1953年,个别反革命分子和阶级敌人,利用回、汉族的一些矛盾,进行挑拨离间,在豫东煽起回、汉两族人民大拼杀,造成豫东回族事件。为破此案,胡紫青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度过不少不眠之夜,调查研究,分析敌情,制订计划,设计方案。由于情况吃得透,计划、方案订得详细周密,合乎实际,指挥若定,侦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经过一年的努力,跑了河南、上海、甘肃、宁夏等省市自治区的许多地方,彻底破获了秘密反动组织“中华民族同盟委员会。”结案后,他组织全处人员座谈讨论,总结经验,并亲自写成文字材料,上报中央。他们这次破案的经验,中央很满意,并向全国进行了推广。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切敌人的不法活动,一旦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就插翅难飞。胡紫青在负责侦破工作时,很注意依靠群众,各行各业都建有组织,都有一定数量的积极分子,能及时发现案情,迅速破案。通过多年的工作,他总结出及时发现,抓紧破获,揭露预谋,分化敌人,打击首恶,保护动摇,保护人民等一整套破案经验。几年中,他亲自指挥和参加破获的案件上千起,大多数办得比较干净利落。

  胡紫青一心为公,严于律已。对自己要求很严,以身作则,从不占国家的便宜。他爱人常温玉,在他作地下工作时,就帮他负责招待、掩护过往的同志,为革命做出了一定贡献。解放后本应安排个工作,可他没有这样作,直到他死后,爱人还是位家庭妇女。胡紫青也没有利用职权,给几个孩子安排过工作。他总是教育孩子们,要理解国家的困难,服从国家的分配,不要挑肥减瘦。党把自己分配到哪里,就应当在哪里干好。他有一个孩子,生下不久,因环境恶劣,就给了一位山东省的老乡寄养。解放后,他爱人提出要把孩子接回来,胡紫青说:“接回来,咱们一家团聚了,孩子的养父养母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人家心里不难受吗?”直到现在,孩子还在寄养地。

  1960年10月,胡紫青担任了公安厅副厅长的职务。但他并没有因为地位高了,又是知识分子出身,对下级、对工农出身的同志看不起,而是跟大家团结得很好。工作中出现了问题,他都首先承担起第一份责任,从不埋三怨四。写总结、报告和起草文件之处或漏字、错字,他都耐心的指出。他常说:“一字出错误,九牛拉不回,文字工作一点马虎不得。”同志们普遍反映说:在他手下工作,心情舒畅,思想大胆,没有后顾之忧。

  四

  1962年10月,胡紫青担任河南农学院(今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新的工作环境需要熟悉,新的知识需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需要尽快的积累和掌握,因初到教育战线,他的工作很谨慎细心,对一些问题,在未吃透情况时,从不多说一句话。1964年,“四清”运动开始后,由他主持学院的全面工作。那时,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病,走路喘得厉害,上办公楼更困难。于是,他经常拿着一个小喷壶,上楼前先向嘴里喷点药,缓和一下哮喘。可是他工作起来,很是积极负责,一丝不苟。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每一项工作,都要抓出些成绩,取得一定经验。

  他主持正义,坚持原则,不徇私情。农学院有一位副院长道德败坏,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胡紫青把这一案情调查清楚后,报请中南局批准,撤消了这个副院长的职务,并开除其党籍。他作风深入,亲自蹲点,创造经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了对学生进行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他亲自深入畜牧系的一个班蹲点,使这个班被评为全国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先进集体,受到团中央的表扬。这个班毕业的学生,大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他对学校的后勤工作十分关心,当学生反映伙食搞得不好时,他就派纪检委副书记张雨亭,深入伙房蹲点,很快把伙食搞好了,学生很满意。

  在“文化大革命”中,胡紫青横遭迫害。一些品质恶劣的人,采取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手法,栽赃陷害,把一个个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他。把他在天门会里作党的地下工作,说成是“日伪汉奸”,“反动会道门头子”、“国民党员”;把他在公安厅工作那一段,说成是“没干一件好事,忠实地执行了修正主义路线,里通外国,搞特务活动,专无产阶级的政”;把处理犯错误的人,说成是“打击陷害革命干部”;把派人搞好学生伙食,说成是“用吃节余的办法,往自己脸上‘贴金’”把大抓学习毛主席著作说成是“培养黑典型”。大字报铺天盖地,批斗会接二连三,戴高帽,抹花脸,站桌子,跪板凳,从早到晚,有时斗到夜间12点。有时武斗起来,能把棍打折,鞭打断,直打得血肉模糊,皮开肉绽。使人看了不寒而栗,泪流心酸。

  1968年的一天,反革命组织“民生军”头子陶绪文,到郑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找到了由于受到残酷摧残而住进医院的胡紫青,要他参加“民生军”组织,陶绪文认为:胡跟共产党革命多年,现在却被一脚踢开,身体遭到严重摧残,他一定跟共产党结下了仇怨,如果能把这个人拉进来,对共产党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大大有利于“民生军”的发展。这个笨蛋想拉胡紫青下水,算是瞎了眼。胡立即向省革委作了回报,省革委指示他,将计就计,深入“民生军”,摸清底细,以便将其一网打尽。胡打入“民生军”后,在武汉军区驻河南军管人员的大力支持下,和有关人员紧密配合,很快将这一反革命组织破获。就因为这样,后来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硬说胡是“民生军”骨干分子,依法判处陶绪文等人死刑,说胡是为了杀人灭口,保护自己。就连当时省革委的一位主要负责人,也自食其言。原说:胡紫青同志为革命立了新功,就凭这一点,也打不倒。可是后来,这位“领导”竟成了陷害胡的总后台,亲自到农学院打气,使农学院对胡紫青等一些老干部的斗争步步升级,在长时间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下,胡紫青同志于1969年1月30日,被迫害致死。

  1976年10月,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后,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中共中央对胡紫青一案非常重视,胡紫青爱人常温玉写信给邓小平同志,对胡紫青之死提出了申诉,邓副主席看后很快作出了批示。河南省委书记段君毅等领导同志,指示省委文教部派出工作组,结合农学院党委,成立专门班子,尽快调查落实。1979年4月28日,召开了为胡紫青平反昭雪的追悼大会,推倒了强加给胡紫青同志的一切诬陷之词,彻底为其恢复了名誉。

  追悼会后,胡紫青的骨灰盒,安放郑州市革命公墓存放馆。

  (原载《光辉的历程》)





上一篇:英模人物常仙甫

下一篇:英模人物李明德